曝气生物滤池溶氧多少合适
溶氧于水产养殖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氧气是生命体存活不可或缺的物质,但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加之如今的高密度养殖,水产养殖动物缺氧泛池事故层出不穷。很多养殖者对溶氧的认识主要聚焦于池塘溶氧低会造成养殖动物窒息死亡,除此之外,溶氧低还能通过影响池塘的物质循环代谢,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毒害物质积累,而且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等。然而,池塘溶氧并非越高越好,水体溶氧过饱和时气体可通过养殖动物呼吸进入其血液循环,在体内形成气栓,对养殖动物机体造成损伤,即发生气泡病。想要解决养殖池塘溶氧的矛盾,养殖过程中就要人为进行溶氧调控,趋利避害,助力养殖增产,对此谈谈个人的理解。
一、溶氧对养殖的影响
1、保障养殖动物摄食
较高的溶解氧有利于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和能量释放,池塘保持较高的溶氧,有助于养殖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能够促进饲料中碳和氮转化成鱼虾蛋白,减少污染物,提高养殖产量。
2、减少毒害物质积累
池塘物质的循环需要溶氧的参与,随着养殖时间延长,池塘有机物多,如果池塘溶氧长期不足,将会加速其发酵分解产物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积累并释放到水体中,危害养殖动物健康。
3、影响养殖动物体质
溶氧长期偏低或短时间严重缺氧,除可直接引起养殖动物死亡外,还可使存活的水生动物体质变差,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强,对环境变化更为敏感,容易应激发病。
4、溶氧低,水质差
溶氧长期偏低的池塘,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其降解有机质能力减弱,物质代谢受阻,水质恶化。由于低溶氧不利于微生物繁殖,从而影响微生物制剂的调水作用,水质得不到改善。溶氧低还能加速老化藻类死亡,池塘“倒藻”后水体净化能力弱,有机质增加,溶氧更低,恶性循环。
5、溶氧低,致病菌繁殖快
水产养殖动物的致病菌以兼性厌氧菌为主,溶氧低的池塘好氧微生物处于弱势,使条件致病菌有了可趁之机,大量繁殖,增加养殖动物患病几率。
6、溶氧过高,诱发气泡病
养殖过程中水温、气压、盐度的变化,均会引起水体或组织液中溶氧饱和度的变化,或者雨后天晴、水中小型藻类单一繁殖等,水中植物光合作用产氧强,溶氧饱和度高或波动变化大引发气泡病。
二、溶氧的调控
池塘溶氧过高、过低均能对养殖产生不利影响,一般要求养殖水体溶解氧不低于5mg/L,溶氧饱和度不宜超过110%,且溶氧波动变化尽可能小。养殖过程中该如何调控池塘溶氧使之趋利避害,造福养殖呢?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匹配增氧机
养殖池塘配备增氧机在调控溶氧方面主要体现在平衡水体溶解氧,溶氧低时开启具有增氧作用,溶氧高时开启可加强曝气,降低溶氧饱和度,从而防控气泡病。另外,根据池塘的“负载量”及投喂量匹配增氧机(一般认为在成本允许条件下池塘尽可能配置较多的增氧机,如虾塘放苗密度4万尾/亩左右时,配备增氧能力大于1kW/亩),是保障养殖动物正常摄食生长的必要条件,能充分提高饲料利用率,节约成本。
增氧增产
2、勤改底,减少耗氧
池底积累的还原性物质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勤用氧化型改底剂(如“底加氧”、“福地安”),能够减少耗氧物质,间接增氧。还能氧化塘底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减轻危害。在天气变化引起返底时,减少有机质上翻导致缺氧,及藻类突然大量繁殖,引发气泡病。
3、施肥补菌
通过施用可溶性有机肥料,补充碳源等增加水体营养,丰富藻相,促进藻类产氧、防倒藻缺氧的同时,还能提高水体稳定性,缓解溶氧饱和度的急剧变化,减少气泡病的发生。另外,经常性补菌有利于平衡藻相,避免过量繁殖,控制其产氧量。
4、辅用增氧剂、换水
池塘增氧机匹配不足或出现急性缺氧时,可适当使用化学增氧剂,但要注意选择刺激性小的药物,例如“氧速保”吊瓶既能提升水体溶氧,促进养殖动物吃料,还能调节水质,抑制致病菌。另外,水源条件好的池塘,可通过适量换水增加溶氧。
“氧速保”吊瓶增氧
5、监测溶氧,正确调控
养殖池塘正确调控溶解氧是顺利养殖、增产的根本保障,建议池塘安装溶氧监测仪(如海控“小飞蝶”),实时监测池塘溶氧的变化情况,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溶氧调控,对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池塘晴天午后因光合作用强,上层水体溶氧上升快,明显高于下层水体时,应慎开增氧机,避免下层水体溶氧也快速升高,养殖动物“无处可逃”,引发气泡病。午后溶氧过高,应及时高浓度使用“速解安”曝气,严重的池塘可适当使用杀藻药物进行控制,减小溶氧波动,即保持溶氧“一条线”,降低气泡病发生几率。池塘维持较高的溶氧,不过饱和,及保持溶氧稳定才是养殖的正确导向。